图:付英波出席中国绿公司年会 分享旷视在新基建浪潮下的发展
新基建之中,人工智能既是信息基础设施,也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,是贯通各个价值环节所必须的基础技术,能够助推产业互联网驶入快车道。事实上,近年来各行业都已经开始拥抱AI,但推进速度相对较慢。付英波认为,一方面是B端决策链长、需求碎片化且难统一,另一方面是传统厂商没有人工智能研发能力,人工智能企业的算法供给不足。
比如在安全生产环节的监督,真实应用场景中存在很多难以界定的问题和长尾需求,工人是否有违规操作、产线是否有质量问题,目前市场中的算法能力和储备是完全无法满足的,且企业自主开发算法的技术门槛也较高。
针对产业互联网场景中多样化、碎片化的需求与算法生产力短缺的主要矛盾,旷视在今年3月开源、开放了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++,目的是希望将旷视自研Brain++的AI生产力与广大企业用户共享,将深度学习和高效算法开发能力赋能给传统产业和研究机构,降低算法研发门槛的同时,也帮助业界把握新基建机遇,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,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。
在旷视看来,AI是新基建,Brain++则是新基建的"基建",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、产生AI生产力的核心工具之一。作为可高效量产算法的AI基础设施,Brain++凝聚算法、算力和数据三大要素平台,历经旷视1400+名研发人员和上百种产品的验证,创新算法从训练到部署可以缩短80%的时间成本,支撑了旷视在个人物联网、城市物联网、供应链物联网领域的所有商业化落地研发。
具体来看,在个人物联网方面,旷视致力用AI提升终端用户的设备安全,增强产品体验,满足用户对美的追求,目前已赋能全球10亿部手机,在线身份验证市占率超过60%;在城市物联网方面,旷视面向宏观的城市条线管理和城市微单元场景,打造了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矩阵,业务已覆盖国内150多座城市,30多个海外市场;在供应链物联网方面,旷视领先行业推出机器人网络协同操作系统河图(HETU),并创新研发集成了计算机视觉能力的机器人系列产品,赋能的智能仓已落地100余个。
人工智能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付英波也在分享中强调,AI和产业融合的过程,一定是分阶段与细分行业深度融合的,需要有耐心与恒心。未来,旷视将长期攻坚更底层的AI基础设施,以人工智能新基建,规模化推动AI算法落地产出,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助力产业互联网加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