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正文

江苏宜兴:江南水乡“特色小镇”的金融元素

发布时间 2017-10-12    来源:金融时报

近日,记者一行前往江苏宜兴采访,第一站便是湖㳇镇。在湖㳇镇政府,镇党委书记张达志告诉记者,该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,是沪宁杭大三角的中心,因“太湖第一源”、“太湖之父”而得名,更以“竹的海洋”、“茶的绿洲”、“洞天世界”、“紫砂源地”而闻名遐迩。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优美,文脉久远厚重,经济富裕繁荣,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于2014年成功升级为江苏省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。去年开始,湖㳇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,将镇区划分为老街小镇、茶旅风情小镇、康养小镇三个特色区,总投资近200亿元。谈及资金来源,张达志坦言,除了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外,还要引入社会投资,当然也有更多当地农商行的支持。

  宜兴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宋萍表示,作为宜兴区域内的金融主力军,支持地方经济发展,支持特色小镇建设,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,是农商行的战略选择。为支持湖㳇、官林、丁蜀3个特色小镇建设,截至8月末,该行累计投放贷款58.67亿元,为江南水乡发展增加了金融元素。

  优化网点布局 拓宽融资渠道

  丁蜀是享誉世界的“中国陶都”,是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、“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”。有“大师摇篮”之称的蜀山古南街,坐落着宜兴陶瓷博物馆、紫砂博物馆。2016年10月14日,宜兴市丁蜀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。

  宋萍表示,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探索,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。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。近年来,宜兴农商行围绕经济转型升级、大众创业创新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,紧扣宜兴市特色小镇建设规划,优化网点布局,健全特色小镇金融服务体系。

  在丁蜀、湖㳇两镇,宜兴农商行共有8家物理网点、21家离行式自助银行、59个便民服务点及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。尤其是便民服务点(站)的建设,使偏远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小额取现和水电费缴纳服务,居民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得到了极大满足。在此基础上,宜兴农商行以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为指导,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网络,提升服务效能,增强对特色小镇的金融服务保障能力。

  为加大特色小镇金融服务力度,宜兴农商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,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科技研发、环境保护、园区开发等项目建设。一方面,积极利用“央行微贷通”、“央行票据通”等工具撬动支农、支小贷款投放,优先满足特色小镇“三农”、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今年以来已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9亿元,并将支农再贷款向特色小镇区域的重点项目倾斜;另一方面,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特点,完成了针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授信管理机制,对该区域项目建设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准入、授信审批、考核激励等机制,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。此外,还积极借助人民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、宏观审慎评估、信贷导向效果评估等政策工具,加大对特色小镇的信贷支持力度。

  创新金融产品 完善基础设施

 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,对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应停留在老套路、老思路、老经验。据宋萍介绍,宜兴农商行从特色着手做文章,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。一方面,针对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特点,按照“精准服务、因镇施策”的原则,充分对接小镇特色产业的金融需求,开发专项金融产品,助推特色小镇产业创新升级。结合丁山镇紫砂产品特点,宜兴农商行加强金融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对接,已创新推出了商标权质押信贷产品,并着手推进著作权、艺术品抵(质)押信贷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。结合湖父镇旅游产业、特色农业的特点,宜兴农商行着力部署“惠农贷”“阳光贷”产品的投放,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、专业农业合作社、农家乐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。

  另一方面,宜兴农商行全力推进特色小镇“两权”抵押试点工作,与市、镇两级政府协调沟通,推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、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、抵押物处置等工作机制,做好特色小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工作。同时,不断加大小微企业、农户的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工作,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,简化贷款发放手续,落实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,重点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客、众创空间、创业基地的信贷支持。

  丁蜀镇镇长储鑫告诉记者,鉴于丁蜀镇区域面积大,而人口集聚度超过宜兴市平均水平的实际情况,从自身特点出发,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显得尤为必要。自“十二五”以来,丁蜀镇先后投入8.1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基本实现了交通、供气、供水、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5个基础设施“城乡一体化”,村民和城镇居民可享受同样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。

  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,宜兴农商行在推进特色小镇方面力求完善基础、夯实根基。一方面,依托社保卡独家代理发行这一优势,全面统筹特色小镇居民社保缴纳和领取、养老金发放、退休工资发放、企业工资代发、水电费代扣等功能,加强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、微信银行的开发和推广,推进电子支付业务在特色小镇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,积极参与支持特色小镇电商发展;另一方面,推进特色小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,将该区域内便民服务点升级为便民服务站,培训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,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知识宣讲水平,加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与社区服务载体的融合,在助农取款、转账汇款、公用事业缴费、信用信息采集等服务功能方面实现了新提升。在此基础上,宜兴农商行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,建立并完善农户信用档案,全力开展“农村信用示范户”创建,在特色小镇推广“银行+村委”信用服务机制,推进信用户评定成果应用,推进特色小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。

  加强权益保护 助推经济发展

  加强权益保护,优化特色小镇金融消费环境,是宜兴农商行今年的重头戏之一。宜兴农商行从战略高度入手,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,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,不断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。一方面,从公益宣传入手,推动“金融知识进社区”特色宣传品牌全覆盖,在特色小镇聘请熟悉乡情、民情的社区工作人员为“金融知识宣讲员”,结合特色小镇金融环境和居民金融消费特点,与社区、村委定期开展联合宣传活动,突出金融知识宣传重点,加大对银行卡安全管理、防范电信诈骗、打击非法集资等的宣传力度,提升特色小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;另一方面,从长效机制入手,将特色小镇金融网点与该区域中小学校、社区进行结对,定点建设金融消费者教育社区学校、校园课堂,积极运用新兴媒体、社区宣传设施、社区文化宣传活动开展精准化宣传教育,建立健全特色小镇金融消费教育阵地,促进金融文化与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融合。

  据中共宜兴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沈晓红介绍,在金融活水滋润下,特色小镇经济得到进步和发展。其中,艺术陶瓷属于高附加值产品,富民效果明显。目前,丁蜀镇拥有陶艺技术职称从业者6000多人,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、陶瓷艺术大师28名。

  沈晓红告诉记者,陶瓷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产出贡献大。2016年,当地陶瓷产业产值68亿元,占陶瓷、冶金、机电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的40%,占全镇产值的30%。二是就业人口多。丁蜀镇总人口23万人、就业总人口17万人,其中14万人从事陶瓷产业,分别占全镇人口、就业总人口的60.87%和82.35%。三是富民效果好。2016年,该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46092元,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9元,位列宜兴市前列。截至2016年底,全镇各类银行存款余额180亿元,占宜兴全市的五分之一。

  同样,官林镇也是全国重点镇、江苏省重点镇,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宜兴第一,先后获得中国经济强镇、全国文明镇、国家卫生镇、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16项国家级荣誉。2015年10月份,宜兴市官林镇还被授予“国家电线电缆产业基地”称号。

编辑: